【史海钩沉之二】唐宋 “市舶司”背景下的南京“榷货务”
隋炀帝为巩固其统治,竭力抑制江南地方势力发展,诏令“建康城邑宫室并平荡耕垦”。导致南京不但丧失原都城地位,经济文化更是遭到严重破坏,关津的发展趋于停滞。
隋炀帝为巩固其统治,竭力抑制江南地方势力发展,诏令“建康城邑宫室并平荡耕垦”。导致南京不但丧失原都城地位,经济文化更是遭到严重破坏,关津的发展趋于停滞。
《宜宾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》(简称《宜宾》)一书由人民出版社2025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,作者郭五林,宜宾人,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、教授。
您可能听说过,唐玄宗登上勤政楼,追忆往日繁华;宋徽宗悄悄跑去白矾楼,私会名妓李师师……这些野史轶闻,让这两座楼显得格外神秘。其实,这些故事不只是风流佳话,还藏着唐宋两代城市管理的大秘密——那时候,高楼可不是你想建就能建、想登就能登的。
在大名县的乡村田野下,沉睡着一座唐宋时期的繁华都市。这里曾是唐代河北道治所,宋代北京大名府,李白笔下“万室喧歌钟”的豪贵汇聚之地。
《文以载道: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》这本书出自复旦大学中文系前系主任、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、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、《新宋学》主编朱刚。整本书的内容其实是书作者1996年获得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的学位论文,进行了部分的注释修正重新再版。
2025年9月27日,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举办的2025企业微短剧演员颁奖礼暨项目发布会在巽谷·短剧文化产业园圆满举办。作为响应国家广电总局“微短剧+”行动计划的实践探索,本次活动聚焦历史文化类微短剧创新发展,将《唐宋名人录》等优质项目的启动与10部已创《万卷
这个标准,就是一场名为“古文运动”的文学革命。可别被“古文”这两个字骗了,它跟我们今天理解的“文言文”完全是两码事。它不是单纯地往回看,而是一场目标明确的革新。
在现代都市的浮躁与喧嚣之中,传统文化总像是大隐于市的某处秘密花园,静候知音来访——不声不响,却始终隽永。当人们感到疲惫,渴望一方心灵归宿时,便会悄然敞开,为现代人展现一条重返宁静的路径。
今天的中国人,很少有不知道“唐宋八大家”的。但凡稍有些文化的,对那八个星光熠熠的名字还能如数家珍。这些分属于两个不同朝代的伟大文人,仿佛天生就应该被放在一起。
9月25日晚,由郑州市委网信办主办,搜狐河南承办的“唐诗宋词里的郑州高度”·“唐宋梦华”音乐会在二七区中铁·泰和里“唐宋梦华”街区圆满启幕。活动以音乐为媒介、诗词为主线,通过沉浸式演出重现唐诗宋词中的郑州风华,生动展现郑州作为杜甫、白居易、李商隐等名家出生地、
9月25日晚,由郑州市委网信办主办的“唐诗宋词里的郑州高度”·“唐宋梦华”音乐会在二七区中铁·泰和里“唐宋梦华”街区圆满启幕。活动以音乐为媒介、诗词为主线,通过沉浸式演出重现唐诗宋词中的郑州风华,生动展现郑州作为杜甫、白居易、李商隐等名家出生地、“诗的故乡”的
9月25日晚,由郑州市委网信办主办的“唐诗宋词里的郑州高度”·“唐宋梦华”音乐会在二七区中铁·泰和里“唐宋梦华”街区圆满启幕。活动以音乐为媒介、诗词为主线,通过沉浸式演出重现唐诗宋词中的郑州风华,生动展现郑州作为杜甫、白居易、李商隐等名家出生地、“诗的故乡”的
南京大学文学博士,副编审。参与编著、整理《书史纵横:中国文化中的典籍》《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史料辑要》《龚缙熙日记》《闲堂日记》等。
或曰研,是我国传统的书写工具之一,可用于调色、研墨、舔笔等。它的发展史与其所需研磨之物紧密联系。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实物是距今5000 多年前的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块石砚,同时出土的还有石盖、石质磨棒、黑色颜料和水盂等。由此可以看出早期的砚和磨棒(或称研石)
谈到唐诗、宋词,粉丝数量最多的“偶像”派诗人、词人都有谁?下面这8位当之无愧,排在前8名。
棉花,是一种传统的御寒“神器”。它外形蓬松柔软如云朵,结构中空,每条纤维都像一个微型的暖阁,可以锁住空气,隔绝寒气,近代周采泉曾有诗云:
唐德宗在位的时候,酒楼虽然多,可还没有“送外卖上门”的服务。酒楼提前备好宴席,要吃就去取,是从唐宪宗到唐懿宗那时候开始的,差不多是805年到874年。那时候官员、富商要临时请客,不用自己准备,去酒楼订好预制的宴席,让家仆取回来就行。
翻唐宋的诗词集时,总觉得那些句子像藏在老抽屉里的旧信——明明是千年前的笔迹,却偏偏能说中此刻的心思。加班到深夜,揉着太阳穴时,忽然想起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,疲惫里竟悄悄冒出点底气;梅雨季的黄昏,看着窗外的雨丝发呆,“梧桐更兼细雨”忽然撞进脑子里,心里的闷意好像被
公元8世纪的一个冬夜,长安城外积雪没膝。杜甫在漏风的茅屋中蜷缩身体,看着被冻得通红的手指,写下了“霜严衣带断,指直不得结”的诗句。而此时的大明宫内,唐玄宗正拥着貂裘,观赏宫女们在温暖如春的殿内翩翩起舞。
唐代诗人张籍有诗曰:“紫芽连白蕊,初向岭头生。自看家人摘,寻常触露行。”(《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》,见于咸丰年间《开县志》);唐朝宰相韦处厚在唐元和年间任开州刺史时也曾留下:“顾渚吴商绝,蒙山蜀信稀。千丛因此始,含露紫因肥。”(《盛山十二景》,见